大学生读书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读书心得1梭罗对生活的理解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得到升华的。“亲近自然就是亲近自己心灵,远离自然也就是远离了自己心灵。”书中如此说道。这与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异曲同工。热爱生活的人必然是热爱自然的,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探求生活的本质离不开对自然的感悟。
《瓦尔登湖》中蕴含了一些东方色彩,在对湖畔生活和思想的一点一滴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相统一。只有完全抛弃尘世的杂念,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方能找到归宿。
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是朴素而又简单的,而透过生活与现实,他所联想和展示的思想却如禅宗一般深邃。梭罗信仰宇宙规律中的永恒,他从钓鱼之中质疑人本能的存在与否;他从冬日狐狸的声音中思索是否禽兽与人类一样拥有文明……
当身边一切的平凡成为经典时,我想,我只能仰望。
正如佛曰,一花一世界。细微的东西,用心灵才能看清。
学会观察,试着像梭罗一样的思索,时刻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平凡便成为伟大,浅显便成为深刻,稍纵即逝的思绪便成为永恒的哲理。
大学生读书心得2《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吃喝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我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应对自我的过去能够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我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我身上,但却庆幸自我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潜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我儿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取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大学生读书心得3"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仅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在无情的资本主义世界,冉阿让因为一块面包饱受19年的艰难牢狱之灾。最终等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却因为那一纸黄色的自由状处处遭人歧视,无形的枷锁让他寸步难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会遗弃的他,并给了他改过自新的力量。在那世态炎凉的时代,主教的行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冉阿让灰蒙蒙的世界,为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子里,我们也应当相信会有阳光。
主教的感化让冉阿让犹获新生。他撕毁了假释令,开始新的人生。他一化名开办了工厂,摆脱了贫穷,甚至走上了政治舞台,从一名逃犯变成了受人敬仰的政治家慈善家。然而,有一个人却一向没有忘记他,那就是警长沙威,他作为黑暗时代的政治工具秉承着自我的正义,从未停止追寻冉阿让的下落。为了不是无辜之人受到牵连,冉阿让主动承认了自我的正式身份。但为了履行对一位母亲的承诺,他再次出逃。带着受到养父母虐待的珂赛特,他又一次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随着革命的帷幕逐渐拉开,城市中硝烟弥漫。不死心的沙威一路尾随,而当年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也长大了。感情的魔法让她开始对冉阿让心生嫌隙,冉阿让也曾企图阻止珂赛特与共和派青年交往。但在重要时刻,冉阿让却孤身一人前去救援。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冉阿让救了被抓住的沙威并放走了他。自认为公正,代表正义的沙威在亲历这一切后,羞愧跳河而死。冉阿让又救了女儿的心爱之人,并成全了这对有情人,选择独居到老。当珂赛特夫妇得知原先是冉阿让救了他们后,赶到冉阿让的宅子,而此时的冉阿让已苍老。他将自我此生的经历一一道来,最终离开人世。
悲惨的世界,却因为一群始终相信期望的人发生了改变。一昧的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开创更完美的未来,才是正确地出路。脚踏荆棘,我们无所畏惧,放眼未来,我们昂首前进!
大学生读书心得4《瓦尔登湖》是本特别的书,他没有热血的剧情或是极尽华丽的语句。但这是一本让人读来很舒服的书,他的平静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是在字里行间的无处不在的真正的心灵深处的安静。
《瓦尔登湖》的作者卢梭,将自己放在人烟稀少的瓦尔登湖,洗净所有的浮华,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虽然生活的很清贫,但卢梭也寻到了一个很难能可贵的东西——心灵的澄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次旅行。那次我和父母去了个偏远的小山村,游客很少,只有小小的几家农家乐的旅馆。我们坐在简单的床上,透过窗子就能看见远处潺潺的流水和碧绿的山石。在远山的深处,是几个小瀑布,站在山谷之中,耳边是瀑布悦耳的声音,深吸一口气,仿佛真的来到了世外的桃源,避世的隐居。
直至现在我还记得这种感觉,那是种真正的心灵的宁静,只有时光在细细流淌。
我们当然不可能像卢梭一样,去瓦尔登湖畔隐居。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心中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城市的生活有太多的喧嚣,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片刻的宁静。
当名利、金钱、控制了我们的时候,人们心中也越发需要一个“瓦尔登湖”,让“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的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纯洁无瑕。”
大学生读书心得5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 ……此处隐藏4614个字……知识。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让我让感触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每一天都要读。作为家长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加上各种家务及孩子作业,平时读书、学习机会本身就少。加上家长本身存在惰性,平时很少读书。即使平时有点时间也只是在心境好时才看一点书,能够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孩子没有做出一个好榜样。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作为家长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我不得不每一天抽出固定时间陪孩子读书。我的孩子本身就爱阅读,每次买到新书总是在很短时间内读完。这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的阅读进取性更高了。每次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孩子总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仅有自我读明白了书中资料,才能更好的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书中的道理。对书中好的词、句向孩子做出详细的讲解,让孩子在阅读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新知识,做到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经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理解本事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得认识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并且经过亲子共读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亲近。此刻雪瑶的阅读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经过亲子共读,让我更加了解自我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正确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础。作为家长能有这些感触和体会,感激学校和教师供给的这次学习、交流机会,你们不但给予了孩子们更多关爱,并且为家长搭建了与孩子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大学生读书心得11当你心浮气躁时,翻开一本书,坐在那里静静地享受,心已经静下来了,却任然沉迷在书中。这就是书的魅力。
书像一杯酒,让你回味无穷,书像一口茶,入口清香。有人说:“自己想看书,但一拿起来,便觉得没有兴致读了。”是啊,我也曾经有过这种情况,这时候,我就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坐在书桌前读。也许外面的喧嚣吸引了你,也许是自己的心里很抵触,但一定要试着拿起书来,硬着头皮读,你会发现,它其实很有趣,没有你想象的枯燥无味。
一本书就是一个灵魂,看许多书就像是在同许多灵魂对话,你可以读到许多你涉及不到的知识,吸取更丰富的营养。
每个人的生活空间有限,有自己的“小天地”,但是获得的知识是浅显的。但当我打开一本书,我便觉得空间不再限制于我,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可以体会“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也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我们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自己狭小的那片小天地而是整个世界。
在书籍中品味乐趣,在书籍中开拓视野。愿未来我们都能够静心阅读。
大学生读书心得12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最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就是写作文。上作文课时都比较喜欢、活跃,可一让写作就发现一些孩子紧皱眉头,握着笔半天写不出来多少文字。针对这一状况,我也很发愁。除了不断绞尽脑汁、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之外,我还利用寒假时间,读了高子阳老师的《让儿童爱上写作的12堂公开课》这本书。希望能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带来源泉活水。读了这本书后,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我产生了几点思考。
首先,什么是写作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普遍的习作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1课时老师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置情境,与学生对话,一层一层地向学生讲述怎么写这篇文章,注意事项等。接着就是学生打草稿,老师巡视,给予指导。而草稿大多难以在课堂内完成,下课后学生会接着写,然后学生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在课堂上做讲评。这样的习作教学模式能否让学生真的喜欢写作呢?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阅读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就会发现,三至六年级每册中有专门的习作单元,如何教好习作?我认为正确全面深入的解读教材应该是第一位的。解读的好,设计才有可能妙,课堂教学质量才有可能高。解读教材需要细致全面深刻,要有独特的发现,这是深入的过程,没有深入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取舍,也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浅出。要想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重新建构教材也很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指导范文,它蕴含着写作思想,写作技巧,写作知识。当学生能从一篇篇课文中,找到习作的构思、方法,他就不会觉得写作文难了。所以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方法、技巧顺势给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发散、展开拓展。日积月累,慢慢地就在点滴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此外,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仅仅靠课内是不行的,只有把课内外习作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这个整体规划训练,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进而才能养成写作素养。课内习作是被动的写作教学,课外习作可以从儿童喜欢的角度出发,寻找一个个话题,通过一次次任务的完成,促使他们主动发现话题,然后自主去写作。课内外习作的结合互补,长期坚持下来,儿童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除了这些,最基础的还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没有词汇的积累,就不会有表达的飞跃。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习作教学产生了思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当中,我将不断改进、提升方法和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素养,让学生爱上写作、喜欢创作、乐于表达。
大学生读书心得13一篇散文,即是一篇美文,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洗涤了人们干涸的心灵。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像这尘埃之中那一颗闪耀的明星,微微的光亮却可以照亮整个世界。
“我独自漫步在这久违人间的瓦尔登湖,海天一色,沙鸥翔集,白光点点。这里并没有尘世间的喧嚣,更没有心灵中的浮躁,是一片世外的净土,精神宁静之所……”一点一滴对于瓦尔登湖的描写,让人们从平华无实的语言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和伟大,这片不为人知的世外净土其实是另有所指。在当时那个乌烟瘴气的浑浊的社会,梭罗在这一方,更能寻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找到前进的价值,不去混淆那浑浊的社会,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审视现在的社会,心中颇有感慨,有些现代的作家,写文章并不讲求质量,只是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甚至三天就能出一本书,一个月能出五六本书!而梭罗,为了写这本举世闻名的瓦尔登湖,在那里安静想一的生活了整整五年,才用一颗沉着淡定的心,在宁静之中做出了这部旷世之作!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精神的震撼,更是美景在平凡中的伟大和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细细的品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脑海中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感觉。望着海天一色的天气,有几朵白色的云彩在那里无忧无虑的飘荡着,沉静的海面如同一块蓝色的宝石。也如同欧洲人深蓝色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心灵宁静的一方净土。在这个地方生活,没有喧嚣,也没有任何的浮躁,只能静静地拿起笔,用内心的情感来静静地写出人与自然相依相偎的美好感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