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

时间:2025-03-13 09:55:00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自习生字、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二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录音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教材规定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再进一步的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

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

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

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2

今天我说的课是《白杨礼赞》、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此处隐藏14168个字……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后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是否更换顺序。让学生明确、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刻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标题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余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差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形状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在朗读、体会。明白、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形状的详细象征意思、构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呈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密意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测验全部学生对朗读技能的把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形、激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供给一个充分表示自己才干的机遇。而后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蜜意朗读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课、请求学生实现训练一、以及训练五。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三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草原这课的重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别、有的放矢、让每名学生在本节课各有所获。

三、说教法

根据学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读书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白杨树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学生对白杨树特点的理解。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读自悟法、朗读感悟法、圈点批注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感受风景美与人情美;

(四)总结拓展

〈一〉谈话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通过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中首先出示生字。书写上的疑难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让学生选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一环节、所以我分了以下几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体会白杨树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主线问题: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并将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圈画批注”。如:重点词语、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批注可以一两个词即可。

2、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汇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高大挺秀、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重点词语理解白杨树“高大”“笔直”外在特点。进而从这些外在特点体会它“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内在品质。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突破了。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白杨树特点的这段话。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建设者也要有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的品质、这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不谋而合。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这样“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这个难点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铺垫、理解了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写白杨树的品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

孩子写一写“我心中的白杨”、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有利于迁移内化所领悟的写作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白杨礼赞公开课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