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精选15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记叙文1在孟郊的《游子吟》中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题记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它能使你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不是为求得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回报;感恩,让社会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以前我听姥姥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但是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接近傍晚时他感到疲惫,饥饿难耐,感到绝望就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微笑的递给了他一杯热牛奶。男孩含着感激的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恩人!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感恩,使社会充满着爱;使社会更加美好;使人们更团结。
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要学会感恩,所以常常给我讲关于感恩的故事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吃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河边垂钓,用鱼当饭吃,经常饿一顿饱一顿。河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记得有一首歌,是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高中记叙文2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便有许多美的存在。记得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要求跑步五圈。由于前一天下过雨,地上还残留着很多水。一位同学在跑步时不小心跌倒了,整个人扑在了地上,样子十分滑稽。我想她当时的心情一定十分矛盾,因为疼痛,希望有同学来将自己扶起,但又不希望被同学发现,害怕同学嘲笑。然而,没有嘲笑的声音,旁边的同学将将她扶起,前面的同学跑过来问有没有伤着那儿。没有事先的准备,更没有精心的排练,但大家的行为却又是那么的一致。我想当时的情景一定是操场上最美的画卷。
还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同学身体不舒服,毫无防备地吐了一地。有的同学不禁捂住鼻子,满脸厌恶的神情。这位同学当时也慌了,愣在座位上。这时班上的几位同学在没有经过老师的指示下跑出教室拿来拖把,自发地清理着地上的残留物。捂着鼻子的同学也放下了手。没有任何个人色彩,没有任何功利的东西,这一切的行为仅仅只是出于对同学的关心,纯粹只是同学之间的爱。那几个同学的成绩或许不是的,或许在老师的眼中不是听话的优等生,但在那一刻,他们的行为无疑是最美的,在高尚的!在我眼中,他们远远比某些自私自利总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的“优等生”强很多。我想既然他们可以这样自发地去帮助同学,那么他们的心灵也是美的,是纯洁的,是高尚的。
美有很多,但真正的美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的,人类的美的本性,没有任何的“污染”。人是因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美丽才可爱。
生活中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去观察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高中记叙文3我们总用“物是人非”抒发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更有甚者,认为“世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品质、话题亘古不变。人类永远可以拥有美好的品质、高尚的节操。
千万年后,地球环境必会改变,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电影中地球在离开原有轨道后“千里冰封”,寒风呼啸,氧气含量降低,如同一个冰球。人们被迫居住在地下城,上地面时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以防被冻死或缺氧而死,与现在地球上的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大不相同。“物非”是如此显而易见,如此让人震惊。
在“物非”时,所幸还有“人是”以慰藉人心。
中国为了整个地球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士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英雄们。刘启的父亲是参与“流浪地球计划”的宇航员,他的使命就是“护送”地球到达新家园。在无意中得知地球会与火星相撞,地球会毁灭后,他不肯放弃最后的希望,选择将自己和空间站的全部燃料撞上火星,以引燃火星让地球幸免于难。这次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位俄罗斯宇航员的帮助,他们为地球、为人类付出生命代价,在最后时刻仍笑对死亡。几十年后,人们对使命的责任感依旧未变。
其实促使刘启父亲做出这一决定的,不仅有对工作的负责,还有对儿子深沉的爱。父母也许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但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尽管不被理解。同样,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孝心也永远不变。电影中,刘启似乎毫不在意他父亲,可当他猜到父亲要牺牲自己营救他们时,他歇斯底里地喊叫,试图阻止父亲,让我感受到他对父亲十分内敛的爱。尽管他因父亲的突然离开对父亲有怨言,尽管他对远在太空的父亲不满,他还是爱他父亲。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血脉是密切相通的,亲人之间的爱是千万年来永不改变的。
情感,感情,因情生感,因感抒情。人是一种理智和感性并有的动物。在家、国之中,人们可以为了集体、同伴而遵守规则,这是理智;可面对亲人,人的感性就会占上风,一旦到一定程度,就会违背规则,这是感性。刘启父亲决定和燃料一起引燃木星时,空间站内掌控全局的机器人从理性角度分析希望能阻止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可刘启父亲拿酒瓶向机器人砸去。机器人在烈火中留下一句“果然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就是一种奢望”。人们拥有理智,可人们不一定永远保持理智。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团结就是力量”,在处理班内事务时,班主任总会说集思广益;国家也讲求“集中力量办大事”。剧中最让人觉得震撼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努力推回振针、重启行星发动机那一刻。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自己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你就和大家一起走。集体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
时间决不像我们想象的仁慈,可也不似我们想象的严厉。它会改变环境,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可它无法改变的是人类的集体意识、对亲人、朋友深厚的情谊。几千年前如此,现在如此,几千年后亦如此。
高中记叙文4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玩水, ……此处隐藏6288个字……说工头,就是其他工人也不在乎这一天的钱。可不是嘛,不能为了工作而放弃这难得的体会生活美好滋味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像王生一样‘爱钱如命’!
回到宿舍,王生只觉脑子里在嗡嗡作响,他脑子里一直闪现着一个场景:他对着工头和其他人吼道,我儿子马上要交750元补课的费用,家里老爷子和那头老黄牛都病倒了,老子不工作拿什么养家!
当然,他并没有这样做,为了养家糊口,他做的妥协何止一次。同样是打工仔,家里的`经济状况却并不相同,而王生家5口人全靠他一人打工挣钱养活。同工地的人只知道他抠得洗发水都不愿买,想的也只是他儿子凭什么考第一。
王生虽然知道别人常议论他,工头故意把重活累活交给他,但一想到儿子学习那才辛苦,一切便变得可以接受了。
话虽如此,每次想到明年六月不能陪在儿子身边陪他走过高考,王生的鼻子就是一酸。为此,他宁可自己节省着点,也要让老婆在儿子每月放假回家时给他买些鱼肉吃。
王生坐在工地的红砖上,想到老爷子和黄牛的病,抽得更急了,似乎想把吐出的烟再吸回来。吸完了盒里最后一支烟,他再也坐不住了,回宿舍带着不久前工头发的四千多元钱踏上了归家路。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王生回到家中时,他老婆正坐在正屋的一条小凳上宰猪草,王生的归来让他又惊又喜。
不过这份喜悦很快便消散在风中,当王生找不到身上那四千多元钱时,他气得直往自己脸上赏了两个耳光。
越是着急,越是会出乱子,王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掉了两月的血汗。他抑着心痛,来到家后的牛棚,看着那头病怏怏的老黄牛,那老牛也望着他。
王生知道,黄牛活不久了,村里唯一的兽医说了,想让它再活两年,得花不少钱治,村里谁遇到这种事都会选择把牛宰了得些收益。
王生突然感觉自己也是一头牛,干着最累的活,吃着最粗陋的食物,指不定哪天病了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治。
老爷子的病也只是靠药缓和着,家里人知道,要根治那得拉下不少账,那样王生自己的儿子就再无钱读书了,那会毁了一生啊!
王生退出了牛棚,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后山坡上,站在坡上,他分明地看见远处的山峦吞噬着夕阳的残辉。他想到了村里人常说的话:学习好有什么用,大学生也还有回乡捏泥巴的呢。他感到有些怅惘,但他却也有着自己的执着,他不能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哪怕如夕阳般散尽自己的余晖。
只是王生并不知道,在县里某所高中的阳台上,有个高高的男孩也正倚着栏杆目送夕阳的归去。男孩明白家里的艰难,但他在同学面前的笑容却依旧是那样灿烂,他在苦境中的乐观也许便是王生由牛变成人的曦光吧。
青春也许就如此吧,连接着无尽的情结,但拥有它便拥有着创造值得期待的明天的力量,带着无尽的希望托起一头散尽光亮的老牛。
高中记叙文14每次走过这条路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每次都会赞叹:“简直如同小说中一样美。”的确如此:阳光懒懒洒在地上,图书馆门前的梧桐,步履匆匆的路人,沐浴在一片金色中,柏油马路上,各色汽车缓缓驶过,就是这条路。
没有古典洋气的咖啡厅,也没有童话里的公主王子,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条路,老人、孩子、年轻人、中年人,都走着属于自己的路。
每次路过这里,身边的人是不同的,我也是不同的。我可以戴着耳机,哼着小曲;我可以背着书包,低头走路;我可以坐上公交,看着窗外;我可以笑,可以哭,可以生气,可以叹气。原来,还有这么多不同的我啊。能这样的当然不只是我,是所有人,他们会带着不同的心境走过这条路,也会以不同姿态走过。蹒跚的步伐,稳健的身躯,飘落的枯枝,新生的嫩叶。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贪嗔痴怨,早在无意识时,倾倒在这条路上。有谁能看遍世态炎凉?路。
遍布沧桑的路,加点阳光,再加些生命,有了三千浮生的画卷感,实则美矣。将洗好的衣服晾晒在路边,又有小贩的地摊,倒是把画卷拉回了现实,平添了几分真实。
有了阳光,似乎一切都有了生机,老树、群鸟、孩童、绿草,多了几分自由,少了一点约束。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倒慢慢有些懂得哪些古代江湖侠客的心性了。
斑斑驳驳的阳光透过枝桠,我已不知不觉回到家门口。看着略有些锈迹的铁门,这就是岁月的流逝吧。回望阳光处,怎么越觉得有一丝苍凉。
高中记叙文15再过一个季度,一年又到了尾声。腊月也不远了。
每年腊月阿婆都会做“糯米糖”。在我们那儿,“阿婆”其实是“奶奶”的意思,而我也不知道我们的“糯米糖”是否与别地相同。但我确信,属于我的糯米糖就是这样的了。
现在才惊觉,原来我竟从来不清楚这年年不可或缺的糖是怎样制作的。我单记得,那昏黄的灯光下,老旧的灶台上那口黑漆漆的大锅里流动着的蜜色。糯米熬成糖浆,竟会变作这样浓稠而又晶莹透亮的液体。它不停地冒着泡,又很快“噗啦噗啦”炸开,金黄色的液汁四溅开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灶台上布满黑色的油渍,砖面却因时常擦拭显出一种崭新的白色。在这样的夜晚,黑天鹅绒铺成的天幕缀着点点寒星,我就站在老屋里的旧灶台旁,安静而专注,凝神看这流动的琥珀色精华。
阿婆将混合着花生米、白芝麻的瓷碗倾斜。她右手拿碗,左手扶着右手,微微侧着头,慢慢将混合的花生米和白芝麻从碗里倾倒下去。苍老的脸看上去十分专注。她的手上带着青色的玉镯子,在灯光下显出优雅的光泽。然后她又放下瓷碗,拿起一旁的大铁勺开始搅拌。依旧是慢慢的,看着花生米和白芝麻沉浮,被搅和在糯米糖浆中。弄堂里早已摆上了大桌,透明的干净的塑料布一铺,便可以用来放置糖块了。此时我早早站在弄堂边上等待着。
阿婆是不让孩子碰糖的,她怕不小心让糖浆沾染了什么。我只有站在不近不远的边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大碗里,正盛着琼浆,稳当当地放在桌子中间。大人人手一把勺子,一勺一勺把糖浆舀在塑料布上。勺子是塑料的,因为用铁勺的话,糖浆黏性大不容易滴下,这是阿婆告诉我的。倒糖浆的时候,还要小心糖浆与糖浆之间的距离。糖浆会流动,要保证糖浆凝成糖块时不粘连。
我着迷地注视着这个奇妙的过程,看到大人们干净利落地倒出一勺一勺糖浆,看到桌面上的柔软莹润的凝住的糖浆,我多么想亲自试试看!那一块块缓慢凝固的糖,可以在灯光下再清楚不过地看到里面的花生米和白芝麻,这真的像琥珀一样了!多么令人激动!
待到碗里的、锅里的、碗壁、锅沿上的糖浆都盛完了,再回头看——满满一桌子的糯米糖如玉石一般晶莹。晶亮的光泽闪烁着,摇曳在人的心中。谁能说,这糯米糖不是珍宝?
这时,我才被允许上手,在阿婆再三叮嘱下匆匆洗了手,来到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块糖,将偶尔牵连在其间的银丝弄断。一个个装了适量糯米粉来保持“风味”的塑料袋子里,终于都装满了糖果。甜腻而又黏牙的味道在口齿间弥漫,心中涌起的满满喜悦无法抑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
犹记得,当我将糯米糖分给我的同学时,她们亮晶晶的眼神让我一下想起了阿婆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
再过一个季度,一年又要接近尾声了。腊月不远了,我的70岁的阿婆啊,现在在医院的您,那个时候一定要能像往年一样,为您的孙女做她爱吃的糯米糖!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