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记叙文

父亲记叙文

时间:2025-03-13 09:57:40
父亲记叙文

父亲记叙文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那么问题来了,记叙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亲记叙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记叙文1

老父亲是老队长,老队长是我的老父亲。

爷爷不务正业,老父亲十三岁就挑起家的重担,开始耕田种地。

老父亲年轻的时候,一个从峨眉山来的化缘的老道经过我家的门前,说老父亲的浓眉比周总理的长,有官像。老父亲就把他请到家里,叫母亲把给干部管饭的清油白面烙成油饼子招待了老道。走的时候还把奶奶给母亲打银环的一个龙头银元打发了盘缠。

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十几户撵着种地搬到黄土山上的人家和川道来的老庄是一个队,后来耕田种地上屲不便利,干脆分开。我的老父亲就是我们这十几户人家的队长了。三百多亩地一年的倒茬耕种、不到三十个劳力的分配等等都由老父亲操劳调拨。

老父亲刚正不阿,坚持真理,不向权势低头。那时候人勤地薄产量低。有一年,冬天干燥寒冷少雪,年前种的冬麦到第二年草草儿绿色、柳树发芽的时候还不见丁点睡醒的绿意,老北分吹着稀稀蔬蔬的枯叶夹在黄土里满地跑。快到四月头上的时候,人们彻底失望了。干部也下到田间乡村督促补种,那时代干部比现在的负责任,威望也高。公社书记亲自出马查看了一东山的要破土的小麦。最后歇缓到我们村,老父亲当然安排了女人最漂亮、最麻利、卫生最好的人家管饭。

公社书记坐在上房炕上喝茶,住队干部和大队书记分坐在炕两边上,别的小队的队长,老父亲和我们队的会计在地下站着。公社书记安排马上破土种县上送来的新品种玉米,别的队长点头做保证。

“不能种玉米,不得熟!”老父亲冒出一句。

别的队长惊呆了。当时的公社书记是多大的官啊!整个房子静的出奇。老父亲从口袋里摸出一页柳叶眉大一点点的纸,半蹲下一个膝盖着地卷起老旱烟。住队干部马上找到下台阶的借口说,“老队长说错了,给你跪下了!”

可听惯了人们奉承巴结的话的公社书记还是咽不下这口气,甩了一句“你不种玉米,你等着。”离开了。

倔强的老父亲还是没种玉米,种上了黑谷子。并且到收成时,长得很好,打了不少。而那些地都比我们村子地势低的种了玉米的到秋后只长了半人高,挣出了些花胡须而颗粒无收。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打老鼠。老父亲总是为村民着想。那个疯狂的年代,赶苏超美,大炼钢铁,上纲要,粮食亩产翻一翻,于是一些投机钻营,升官求荣者不顾人民之死活,虚报浮夸。把两亩地挖的洋芋担着倒到一亩地里,产量翻了一翻。树为典型,招来全公社其他的队长的参观学习。于是,人人仿照,个个学习,一个劲地虚报产量。

老父亲与众不同,不虚报,还压产。虽然得不到先进,可树了落后穷困村的典型。结果农民多分了口粮,还得到不少政府下发的供应粮。六零年虽然有些分配不均的人家断顿,但没有一个人饿死。

老父亲是严格意义上的威严的封建家长。重男轻女,女孩摔倒从来不去扶起。坐在上房炕上,我们不敢大声吵闹。一碗饭双手端给,转身就跑。我二姐出嫁了好几年到小镇赶集见到父亲,把烂草帽往下一拉遮住靠老父亲的半边脸,在另一边远远躲开。农业社里会计领着一群妇女拔豆儿,会计讲着故事,妇女拔着柴笑得前翻后仰,就是干不过去活。好长时间空的地没有几步。老父亲从远处来往地头一站,妇女们鸦雀无声,趋来垮塌把豆儿拔个精光。

包产到户,老父亲不再是队长了。队长也不是老父亲了。

老父亲如今八十岁了,年轻时小河湾坝上打坝时担着买石头回回不下两百斤走十几里路曾经魁梧的身体已消瘦了许多,腰也弯了, 岁月沧桑的犁在他的额头,脸上耕出了深深浅浅,曲曲折折的犁沟,头发也花白了,老柳树皮般的手印记着一生劳碌的艰辛,只有浓眉比以前还长了。

老父亲有六男二女,个个健康。孙子几十个,已经有五个大学生。重孙也有五个。

老父亲老了,没有昔日的威严了,也不封建了。重孙女儿都爬上头拔长胡须了。都能和孙子媳妇子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看电视了。

老父亲一天笑嘻嘻地在曾经耕耘过的每一块地里转个不停。有时钻到人家地里不出来,等到人家主人撵来时,他手里拔着一大把草笑着说,“咋不除草,草都长长了!”人们知道后,再没有人管他了。

老父亲还爬上梯子剪苹果树枝,疏苹果花。

老父亲见人说,“现在的化肥、地膜真的好。地比早他当队长那时候肯长了,出产量了。党的政策好多了,皇粮免了,倒搭钱了。”

老父亲还说,“现在的世事变了!”

父亲记叙文2

他身材略瘦,顶着一个精神十足的寸头,瘦削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举止谈吐间,充满了严肃的味道,他便是我的父亲。

父亲来自韶关新丰县里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小小年纪的他,早早地便辍学在家务农。起早贪黑地行走在地垄田头的他,常常幻想着山那一边的世界。他想,他总要翻过这一片山,出去走走看看的。于是,打小他便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走出大山,出人头地!

后来,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父亲真的背上了行囊,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新世界——惠州。

离开了大山田野的父亲,对周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信心十足的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找起了工作。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没有文凭的他,四处碰壁!蹲坐在街角一隅,看着大街上人来车往,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城市。一颗年轻而炽热的心,被一次又一次的拒之门外,他的心渐渐地凉了。要回去吗?不!父亲转念一想,他实在不甘心止步于此。

那时,大街小巷的奶茶店生意正火。年轻的父亲抱着再试一试的心理,来到了一家奶茶店应聘。没想到,居然成功了!可父亲毕竟不熟悉奶茶业务,起初遭了不少白眼,也挨了不少骂。可每当父亲想起自己那瘪得可怜的钱包时,他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后来,父亲又遇到了我的母亲,不久,两人便结了婚,有了我。

我的到来,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愈加的捉襟见肘。父亲想,常年帮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自行创业的念头在父亲的心中悄然萌发了。可是,做什么呢?父亲一边懊恼着自己出来社会这么久了,仍没有习得一技之长,一边向同在创业的舅公请教。在舅公的提议和带领下,父亲决定“重操旧业”,开一家农业小铺,卖各类蔬菜苗,做“新型农民”。

可那间简陋而狭窄的农业小铺,在毫不起眼的城市角落中无人问津,显得是那样的冷清。父亲决定为此做些什么,便油印了上千份传单,来到街上,向行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他看着自己派出去的传单,一张张地被扔进垃圾桶里时,勉强挤着微笑的双颊,在一人独处时,终于卸下了伪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意,从来不是等来的。他深吸一口气,又抱起了一沓传单,走出了店门。在无数次被拒绝被无视后,终于,在一个 ……此处隐藏8271个字……,又会悄悄的买回来,再偷偷的放到我的枕下……

父亲记叙文13

都说在家中是严父慈母,但在我的家中,却恰好相反。

我有一个慈祥的父亲。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对所有人都温和友好。每当他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出现几条深深的沟壑,眼睛会弯成一个月牙。

晚上放学回家时,首先看见的总是他温暖的笑容。而第二天早上去上学,毫无例外的会听到父亲的问候:“路上小心,上课要认真听讲,晚上放学了就早点回家。说着,还附上一个慈祥的笑容。

父亲酷爱做菜,而且做的还真心不赖。每到周六周日母亲不在家时,父亲就会亲自掌厨。还记得有一次,父亲从超市买了一袋虾回来,进家门后对着我和弟弟喊道:“今天中午你们可有口福咯!让你们尝尝老爸的手艺。”我和弟弟听了,欢喜地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始替父亲打下手。首先腌虾,准备好料酒、醋、葱、姜、蒜和虾腌一起,去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捞出虾再下锅翻炒,待成熟出锅装盘。父亲叫我和弟弟动手将虾头、虾壳、虾肉分开,再把虾头、虾壳下油锅炸脆。这一切父亲做的有板有眼,边做还边说:“虾壳是最有营养的,这样做不仅好吃还不浪费。”看着父亲在厨房中从容不迫的样子,倒还真有几分像大厨呢!父亲曾开玩笑说:“等我不干这行了,去当厨师倒也是倒也是不错的。”

父亲对我,向来是不打不骂。每次我和母亲吵架,父亲扮演的永远是个劝慰的角色。他一直遵循着一条原则:有理帮理,没理帮我。但在事后,他总会来告诉我,我做的是对是错,做错了又错在哪里?帮我一一分析完后,再添一句:“以后要学着再懂事点。”而我总会附和着点点头。我与父亲之间,是父女,却更似朋友。

父亲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但在我眼里,他似一座山,撑起了我们这个家。前几年,家中因造房子欠下了许多债。父亲为了还债,更加努力地工作,四处东奔西走。那几年,父亲的两鬓多了许多白发,但他从来不抱怨一句,始终像以前一样,对我们那么慈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现在,债还清了,父亲头上的白发却如雨后春笋般,一根接一根地冒出来,再数不清。

父爱如山,深沉却暖心。

父亲记叙文14

父亲在他四十多岁的年纪上,才有了我们姐弟几个,对姐姐的偏爱无以复加,甚尔有一次去洛阳出差都带上了姐姐,我却是在他久盼得子的期望落空中出生,母亲到现在还常常说起我出生时父亲的失落,自然,我之后出生的弟弟就成了父母的心尖宝贝了。

小时候的我又淘气又贪玩,其实很不爱学习。偶然一次,意外地考出了好成绩,父亲高兴地去给我开家长会了,会后他脸上长久地停留着的骄傲,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立志好好学习,希望每学期都能让父亲拥有这份自豪。真的,在以后直至我高中毕业,父亲每学期都独享了这份骄傲,以至母亲每每抱怨,不愿意给弟弟开家长会,能让她也给我开家长会,哪怕一次都行,可在这点上,父亲是绝对不会让步的。现在想来,父亲的喜乐是影响我学习的很重要的因素啊。

一次,父亲在有闲暇的时候,讲起他小时候念私塾的事,随口问我们姐弟几个谁会写“之乎者也矣焉哉”这七个字,我们拼命地想,只有我写对了其中的五个字,父亲拍了拍我的头,把这几个字写了出来。现在我认定,我对文字的偏爱是缘于父亲的这次抚爱。父亲还写得一手好字,这一点我却最不象父亲,姐姐的字却有几分乃父风格,这让父亲常常埋怨我,说我字是写得最多的,却不是写得好的。

父亲钟爱京剧、足球,常常与朋友去看京剧,再去回寶珍吃饺子,是他年老后回味无穷的谈资。一次,他领着我们姐弟几个去看京剧,姐姐们和弟弟在依依呀呀的唱腔中索然睡去,只有我由始至终被台上的世界与两旁的字幕吸引,这让父亲又生一个惊喜,从此后,只单带上我去看戏,虽然至今我对戏曲的领悟毫无兴趣,却拥有了独享父亲宠爱的看戏时光。看完戏,父亲常常带我去吃“碗糕”(是在现在看来类似冷饮店的地方)、烧麦、饺子等等,现在知道了,我偏爱的食物也是那时父亲种下的因。

不象现在的孩子拥有祖辈及父母的时时关爱,小时候的我们多数时候是被忽略的。父母忙于工作、家务琐事,真正吸引他们目光的时候是很少的。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由于脚上长了好多鸡眼,站得时候久了,脚就会很疼的,年轻时也长满脚鸡眼的父亲深深懂得这份痛苦,淘腾了好多偏方为我治脚,在他苦心治疗下,不久后我脚上的鸡眼消失殆尽,父亲脸上的那份高兴至今深刻在我心里。

记忆中也不都是甜蜜,有一次我认真地生父亲的气了,我认为他的决定让我人生改变了方向,有大概一年的时间,我没同父亲说过一句话,我固执地坚守这样的判断,直到后来姐姐说了那样一番话,她说,“你知道吗?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时刻跟着你,是父亲让我那么做的,他怕你真的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呢。”这话让我对父亲的怨恨骤然冰释了,当我伸手去扶当时正在病中的父亲时,我分明看到父亲眼中欲滴的泪。

更有小时候,跟弟弟吵架后,父亲每每斥责弟弟,虽然这种小小的胜利总是在母亲背后对我的斥责中消失,可是在父亲那儿得到的偏爱却让我当时高兴得很。父母有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姐姐弟弟都吓得大哭,只有小小的我,怒目地站在父母中间,大声地对凶巴巴的父亲大喊,父亲震惊了,没有动手打我或是母亲,这件事,还是在父亲卧床时讲给早已忘了这事的我的,现在无法揣测留在父亲记忆中是怎样的情形了。弟弟有一次说起,他同弟妹吵架,四岁大的侄儿挥着小拳头对弟弟大叫,“不许打我妈妈”的事,感慨到,“这小子真象他姑姑。”说笑间,父亲的笑容又一次浮现。

在父亲已走了九年的时光里,我还常常梦到父亲。在父亲节快到的时候,“连臭脾气都象极了他(母亲的话)”的女儿,用这段小小的文字遥念离世远走的父亲吧。

父亲记叙文15

父爱如山,执着、坚定。父爱如海,浩瀚、博大。

拐弯处的回头,使我发现了父爱的执着、坚定。那一次,我和您闹别扭了,我连头都不回的摔门而出。您并没有追我,我气急了,加快步伐,可不知怎的,我总感觉有人在看我,回头的一瞬间——您站在拐弯处看着我,脚步放慢了,回过头,我的眼泪不停的往下流,大声喊:“爸爸,我错了,对不起!”我在心里默默自责:你怎样当女儿的?街上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并不在乎,跑到拐弯处失声痛哭。您用手摸着我的头:“别哭,听话!”

严厉的爱,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浩瀚、博大。那一次,我做错了一道题,您对我又是批评又是责怪。我控制不住自我的情绪,冲着您吼了一句:“不就一道题,用得着吗?”说着就跑出了书房,把自我锁到了厨房里。仔细听着外边的动静——是脚步声,您出去了,我想您是去散步了。心中更是委屈,那个题老师根本就没有讲嘛!过了一会儿,您来了,您站在厨房门前说:“对不起,是爸爸错了,你的数学本太旧了,我买了一本新的,出来吧,爸爸错怪你了。”

厨房里,我早已泣不成声,小声说道:“对不起,爸爸,是我错了,请原谅我!”我打开门,突然间,发现又细又长的皱纹爬上了您的眼角,原本乌黑的头发里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您慈爱地说:“你看,这道题是这么做……”虽然话中略带严肃,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明白这是爱。

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时,我要对所有熟睡中的小花、小草和天上眨着眼睛的星星说:“爸爸,我爱您!”

《父亲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