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记叙文(合集15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实验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1今天,我们做了一项十分有趣的实验。
上课了,老师宣布实验开始!一下子,班上热闹了起来,三五一群。“快点接电路!快点排‘正极’和‘负极’!“快,快!”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着。
我自己一人做,难免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我先按着正、负两级相间隔的方法,把电池排列好,把两头接上电线,让电灯泡连上电池,“滋”一声,我的手上一阵灼热,同时,灯泡也亮了,直照得我的抽屉发亮
“好厉害!”“哇酷!”我寻声走去,“啊!”原来周易正在用自制的电锯——其实是在旋马达上插了一个圆形齿轮,一接电,就可以锯东西了!“咝咝”周易用齿轮飞快地切断一张纸
“轰轰呜——呜”“大白天的,谁的摩托车在响?”我叫道。陈文斌笑眯眯地对我说顺手打了个响指。“这?怎么可能?”只看他把一次性杯子插在旋马达上。我说:“这个千奇百怪的东西可以发出摩托的马达声?”“怎么,不信?”他看出了我的心思,电源一接,“呜——呜”的“摩托”声回荡在教室里。“哦,你用的是空气共振的原理啊!不简单!看来你还花了不少功夫啊!”说着,我俩都笑了
真是一趟有趣的科学课,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2看书上介绍,热气能让塑料口袋飞起来,于是我想验证一下。
做这个实验很简单,原材料只需要一个稍大的保鲜袋、一盏酒精灯、一张卡纸、一卷双面胶和一把剪刀就可以了。
万事俱备,小实验开始喽!第一步:把准备好的卡纸卷成小筒,用双面胶粘好,再在纸筒上剪一些小洞;第二步:把酒精灯点燃。因为我是第一次使用火,弄了好半天都没把火点燃,妈妈说:“不要急,慢慢来。”最终,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自己点燃了酒精灯;第三步:把点燃的酒精灯迅速放进做好的纸筒里;第四步:把保鲜袋套在纸筒上。这一步我一个人不好操作,所以请求妈妈帮忙,我拉住袋子的上端,妈妈提着袋子的下端,两个人一起把袋子往纸筒上一套,搞定。
看着保鲜袋越来越鼓,我和妈妈松开手,等待奇迹发生。慢慢地,慢慢地,保鲜袋渐渐升起,越飘越高,它竟然真的飞了上去。我好开心呀!
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实验的原理:保鲜袋是通过加热的空气飞起来的。当空气被加热和膨胀时,比重变轻就慢慢升起来了。这次实验可真有趣呀!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3今天,杨老师给我们做了有趣的实验——鸡蛋的沉浮。
上课了,杨老师神秘地从袋子里取出了两个鸡蛋、两个玻璃杯、一袋盐和一个勺子。在同学们期待的眼光下,实验终于开始了。
杨老师先往一号、二号两个玻璃杯里装满纯净水,然后将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这时的鸡蛋就像潜水健儿一样跳进水中,安然躺在水底。这时,杨老师在二号杯子里不断加入食盐,奇迹发生………这时的鸡蛋宝宝就像睡美人从梦中醒来一样,揉眼睛,伸展懒惰的腰,稍微向上移动!同学们的眼睛圆圆的,大大的,直直地盯着二号杯子,害怕错过见证奇迹的瞬间!慢慢地,慢慢地,鸡蛋浮出水面。突然,教室沸腾起来,同学们同声尖叫,但很快又安静下来,我们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杨老师似乎看穿了同学们的心,语言重心长说:“我们在水中加盐时,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的话,鸡蛋就会浮起来。所以我们看到二号杯子里的鸡蛋宝宝浮起来了。”听了杨老师的话,同学们有想法点头。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浮力,接下来,杨老师给我们打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赖奕帆同学扮演鸡蛋,杨老师扮演纯净水,这时的赖奕帆被杨老师紧紧抱住,她用九牛二虎的力量也逃不掉杨老师,杨老师又让几个同学扮演盐,在这几个同学的共同帮助下,赖奕帆同学迅速逃脱了。啊……原来如此,同学们同声说。通过这个游戏,我也找到了物体能否浮在水中取决于密度的答案。在清水中加入盐后,清水变成盐水,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时,鸡蛋的浮力比重力大,鸡蛋顺理成章地被“托”托。
这次实验很有趣!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盐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二是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验,可以从周围获得更多的科学道理。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今天太阳公公神秘地躲到云层里了。
大童老师也奇怪,她神秘兮兮地走进教室问:“让纸屑跳舞,你们相信吗?”
同学们大喊大叫,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那声音啊,一阵高过一阵,顿时教室成了菜市场。
“是或不是,都要让实验来说话。”童老师慢条斯理地说。于是,童老师开始教步骤啦,首先,把白纸撕成小纸屑,不过小纸屑一定要很碎,然后再用一支塑料笔在头发上反复摩擦,两分钟后,立刻放在小纸屑上,让纸屑跳起舞来。
“现在知道了吧?”童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
“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眨眼的功夫,我的面前堆成了一座“小雪山”。接着,我用塑料笔快速地在头发上反复摩擦,天啊!我的头发痛死了,我一边摩擦,一边想我的头发会不会掉下来?如果掉下来了,呜――太惨了。最后摩擦了两分钟,我以地铁的速度把塑料笔放在“小雪山”上。后果会怎样呢?
奇迹发生了,小纸屑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有的翩翩起舞,好像想比谁跳舞跳得好看;有的你追我赶,好像在进行田径比赛;有的一直往上跳,好像要把笔扯下来和它一起跳舞;还有的坐在地上,像个木头人似的。
做完了实验我才明白,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老师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下:“塑料笔和头发的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把小纸屑吸了起来。”
听完了老师的讲解后,我更加明白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小实验,大道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爱科学,就会发现它的奥秘。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5老师微笑地走进课堂说:“今天我要做鸡蛋跳舞的实验。”我们半信半疑,心里满是问号,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问:“老师,鸡蛋是熟的还是生的?”老师让我们都摸了一下,鸡蛋是生的,而且是真的蛋。
实验开始了,小胖伸长脖子,有的同学都站起来了。老师拿出一支筷子、盐、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和鸡蛋,老师把鸡蛋放入杯子中,鸡蛋像跳水运动员沉下去一动不动,呼呼大睡。再往里面倒些盐,然后用筷子搅拌搅拌,没有效果,同学们很遗憾也很失望。我说:“再加盐!”老师听见了我的声音,就又加了一些盐,又用筷子搅拌后,奇迹发生了,鸡蛋浮起来了,你看,它的舞姿多美!鸡蛋一会儿跳芭蕾舞,一会儿跳街舞,一会儿跳沙滩舞,看得我们目瞪口呆。小胖张大嘴巴,难以置信。老师说:“这是因为盐水的. ……此处隐藏2316个字……我见到许多以前没见过的道具,便动动这个零件,碰碰那个测量杯,再敲敲这个试管,一副没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而当我在课上听老师说xxx科学家很伟大发现了什么什么之后,我立刻着迷于科学,天天看百科全书,下课看,睡觉看,吃饭看,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家。
一次,我正沉迷于百科全书的知识时,忽然看到一个实验:假如把鸡蛋放在水里并慢慢加上盐,那鸡蛋就会浮出水面。
我听了,出于科学家的严谨和自己的好奇心,也准备尝试一下。
首先,我的准备好了书上说要的材料:一袋盐,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鸡蛋。
可要知道,我为了换取手中这区区一包盐和一个鸡蛋,已经牺牲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求了我妈三天三夜,才从我妈手中拿到了这两个材料。
但愿这个实验值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我心里想着,将我的勺子洗干净,从盐袋中少出一勺盐,然后再倒进水里。最后慢慢的把鸡蛋放的下去。
可那只鸡蛋不争气,直接躺在杯底。
我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应该是放的盐还没融化,便拿起勺子在水里捣鼓了一下,终于那个鸡蛋慢悠悠地浮上了一点点。
我见了,半喜半忧:喜的是这实验是真的;忧的是别人百科全书上说的是加上少许的盐,它就会浮上水面,咋自己的只浮上一丢丢而已呢?
想到这,我像盐不要钱似的,拿起盐袋,拼命往水里灌盐,灌得盐没剩多少时,把袋子丢在一旁,拿来一根筷子,手像高速陀螺一样飞速转动,直转得我手发麻了,才松开手,定眼一看——只见水中非常朦胧,像清晨的晨雾,过了好一会儿,水才渐渐变得清楚。
我热泪盈眶,实验终于成功了;我百感交集。这零花钱总算没白花。
后来,我通过在百度上查找资料,终于明白鸡蛋之所以能浮出水面的原因:因为盐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密度,这些密度从而让鸡蛋从水底浮了出来。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13走进教室,哇!讲桌上怎么放着那么多东西呀!有盐、鸡蛋、搅拌器、清水。难道老师让我们做饭吗?
上课了,老师神秘兮兮的对我们说:“我可以让鸡蛋放在清水里也浮起来哦!”我们立刻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半信半疑。实验开始了,第一步,老师拿起清水,小心翼翼的把鸡蛋放进水里。我们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一刻也不停留。哇!鸡蛋会不会沉下去呢?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对老师说的话起了疑心,有的还是半信半疑,还有的觉得老师说的是真的。“扑通”鸡蛋宝宝如同一块石头沉入了水中,一动不动的躺在杯底。
第二次,老师又开始试验,她撕开盐包装把一小撮盐倒入水中,然后用搅拌器不停的搅拌,盐巴一下子消失在杯中,无影无踪。同学们满怀期待地屏息凝神,注视着杯中的水,有的欢呼,有的发着愣……不过跟第一次没什么两样,鸡蛋像一个芭蕾舞演员,沉了下去,又踮起脚跳了起来,不过又沉了下去。
第三次,老师又开始试验,这次可加大马力,在杯中又放了大把的盐,然后又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我们注视着生怕漏一个环节就不好了。鸡蛋又像跳水冠军“扑通”一下跳入水中沉了下去!可又立马浮起来,中间还翻了个身,把一个圆滚滚,滑溜溜的大肚皮朝向水面,好像在享用夏天的目光浴呢!
结束这堂课时,老师告诉我们在死海上,再重的东西也会浮上起来,因为盐份很多,而普通的海却不会,因为盐份非常少。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14星期五,钟老师跟我们说,要写关于实验的作文。我想这也太简单了吧,那我就做一个关于人体肺部活动的实验吧。
这里找找,那里找找,很快我就把这个实验要准备的材料准备好了,有气球、吸管、热熔枪、矿泉水瓶和剪刀。
接下来就是我要做激动人心的实验啦。首先我把瓶子剪成两半,我只需要带着盖子的那一半,接着用锥子在瓶盖上打了个洞。再把一根吸管剪成两根3厘米长的小段,然后把它们插进另一根长吸管里,再用热熔枪把三根吸管接口固定。结果我却把三个吸管的口直接粘闭上了,气流根本就出不来。
刚开始就失败了,这让我有点气馁。我正打算放弃的时候,妈妈鼓励我说:“昊明,不要急,我们一起找出原因,再重新来一遍,一定可以成功的。”妈妈的话让我慢慢地找回了信心。
我仔细地研究失败的原因。原来是长吸管的口太小了,无法同时接纳两根小吸管口。于是我灵机一动跟妈妈说:“可以用牛奶的吸管试试呀。”于是,我们就拿了牛奶的吸管重新做了起来。这一次很成功,一下子就把三根吸管连接起来了。
接着我再把两个充当肺的小气球分别绑在两根小吸管上,让长吸管穿过打了洞的瓶盖,再把瓶盖拧紧,最后用半个气球套在瓶子的底部。就这样,人体肺部的模型就已经完成了。
我轻轻拉底部气球时,两个绑在吸管上的气球会随着气流一张一合,就像人体里的肺在活动一样,实验终于成功了!
看着这个小小的实验品,我百感交集。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情也必须要认真才能做得更好。
有趣的实验记叙文15我能控制纸片,让它们跳舞,你相信吗?不信?你瞧——
今天下午第一课,顾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什么实验?同学们议论开来。找重心?惯性?反弹?顾老师都摇摇头。我心想:老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快点揭晓答案吧!
这时,顾老师拿了一张白纸,撕成一小片儿一小片儿的,撒在讲台上。尤优叫起来:“利用静电吸纸,这个实验我做过!”“哦!”同学们兴奋极了,也纷纷动手撕起纸来。大家一边撕纸一边听顾老师继续往下讲:“撕好纸,用尺子在头发上、衣服上或纸上用力摩擦,摩擦后的尺子就能将纸片吸起来。”“这简单!”我心里暗想。
我拿起直尺,在裤子上使劲摩擦了七八下,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桌上的纸片。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纸片并非那么听话,怎么吸、怎么粘,它们都死也不肯上来。我思索,可能是摩擦不够到位吧。
“呀!”后面的蔡柠优尖叫起来。顾老师问怎么了,她回答:“软尺吸不起来,即使吸起来了,也很快掉下去了。我试过好几次,都是这样。”听了她的话,有些同学也反映说是这么回事。“你们可以问周围有塑料硬尺的同学借着用。”我提议。老师点头同意。
我又马上回到我的小实验当中。这次我更用力地来回摩擦直尺,一不会儿,我的手臂就酸了。我满怀希望地把尺子向纸片伸去……“哈,成功了!”我惊呼,“我能控制纸片跳舞呢!”许多同学围了上来。小纸片们跳得可欢了,有的趴在尺子上,不时翻个个儿,有的在表演“猴子捞月”,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晃来晃去;还有的仿佛在跳跃,被吸上去,掉下来,又吸上去,又掉下来……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哦,有意思!”大家都拍手叫好。
最后,顾老师揭开了“尺子吸纸”的奥秘:“一开始尤优就说了,这是利用‘电’来吸附纸片的。我们用尺子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的力量其实挺大,可将纸片吸起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静电的影子:冬天脱毛衣时。能听到‘咝——咝——’的声音,那就是静电。如果关上灯,你可能会发现一道蓝色的火花,那也是静电。”同学们连连称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探索,一定能解开更多的科学奥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