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教学时,我先从课题“幸福是什么”入手,让学生说说幸福是什么,再读课文,讲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我请同学们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再让同学们读读课文,问他们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要他们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加以佐证。但学生仅仅是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到了解幸福是什么可是还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真意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但文中所写的三个青年的事例,孩子们可能还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孩子们一听,楞住了。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于是引导他们: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虽然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许多学生都说了很多对幸福的理解,虽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但这是真实的体验,是值得尊重的。我们不能强求一致,允许多元化,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滋有味,才真实,学生才愿参与进来,课堂才能生动活泼起来。
当然,课堂上还有很多不足,我唯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足矣。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2《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思想上没有重视,认为让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但是上起课来却感觉不是这么简单。以下是本课的授课感受:
1、没有吃透教材。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童话。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的这一人生道理。虽然文章主旨明确,但要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难度。刚一进入课文,自己就感觉不知从何入手才能让孩子们感悟道理。以至于学生大谈对幸福的理解,而脱离了文本。
2、抓住文本,展开想象。当学生谈到对幸福的认识时,我意识到要及时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文本中去。当学生说“我考了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我救活一只小鸟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种的菜收获了”时,我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3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努力做到教学相长,稳步上升。
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让人难堪的一幕。我教学的是《幸福是什么》,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能说说自己的幸福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说出自己的生活。于是,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说着自己的幸福。当我叫到李同学时,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称那美丽的姑娘为智慧的女儿?”问题提出了总要解决吧,有的学生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所以称为智慧的女儿。”有的说:“她很聪明,所以称她为智慧的女儿。”应该说说出自己的疑问是值得赞扬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完全背离了这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特别容易偏离教学的.实际轨道。同时教师在应该引导的时候必须起好引导作用,绝不能因为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出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4《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过程的文章。通话本身就是充满幻想和神奇的,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文章本身比较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朗读,采用了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朗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文中的字词解决;再一次读课文则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了解;在对文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了第三次的朗读;最后让学生通过第四次的朗读感悟体会文本内涵。反复的诵读,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使学生逐步领悟文本的思想。
通过了文本学习学生知道幸福是辛勤的劳动,幸福是做有意义的事。而后我又拓展开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福是是什么?”问题刚出,课堂的气氛让我有些意外,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似的。我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可有非常想听到孩子们对 ……此处隐藏4230个字……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基于以上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打算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渎课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能自己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但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再提出全班讨论
上课时一切都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半节课的自学时间过去后,我让孩子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块1、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2、说说本组已经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正当我苦于无处着手时,突然张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师,我最怕医生了,总是打针。”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第一个青年是如何在异地他乡为治病救人的。可以说也可以合作表演,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走进了第一个青年的身边,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义。同时我因势利导问学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现在的劳动是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这个说是学习,学习好了我就幸福。那个说是做值日为大家服务就是幸福。整个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证明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3这是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虽然文中出现了多处较奇异的情节,但也都是学生预料之中的,顺理成章地发展下来,也许学生懂得了童话并不真实。文章的故事情节虽然奇异,但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懂。可能存在的就是对于理解智慧的女儿最后说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就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说中,在读中品味幸福的含义,并能记住这句话,经过几个轮回,同学们都理解并记住了这句话。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有的同学说“在学校里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幸福的”、“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是幸福的”,有的同学说“有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 、“做好自己的事,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是幸福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学生说“我们全班同学能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幸福的”。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演课本剧的环节,虽然孩子们热情很高,但结果不理性。可能是我一开始交代得不是很清楚,没有仔细教他们该怎么去演。当然,要想演好,还得记台词,但时间过短,他们讲了第一、二句,后面就忘词了,因此马上乱场了。以后有时间,让他们再准备准备,成功地来演一次,这样也许更能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特长。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3、对幸福的理解,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我在上课时就没有怎么好好的去引导,这种学生就是明显的只知道叫别人帮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就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老师不只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
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就一定能在学习中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4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为:什么是幸福以及三个牧童是怎样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多的讲解。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了是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有一次在路上帮助了别人,人家对我说谢谢时,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说我在家里帮妈妈作家务时,妈妈夸我时,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平时老师教的方法做,仍有五六个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以后,要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15今天刚刚上完《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昨天备课时,我自己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呢?拥有大把的金钱,拥有豪车豪宅,这些都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吗?不对,我们追求的不过是最普通最平淡的生活而已。
不知道孩子们的世界里什么是幸福呢?刚一上课,我给他们讲了个笑话,就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不,我姓张”,孩子们顿时笑得乐开了花。笑完,我们直接进入到课文,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段落多已自学为主,齐读是不现实的,给他们十分钟时间,自由读,找出智慧女儿所说的话以及三个牧羊娃在这十年当中是怎么体验幸福的。很快教室里面响起了各式各样的读书声音,大概十五分钟后,孩子们基本上都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找到了课文中幸福的含义--其实就是通过劳动来实现幸福。课后拓展联系作为学生的他们义务是什么,作为子女他们的义务又是什么。
今天的这堂课,让我对幸福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这群孩子们刮目相看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