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后反思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课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课后反思1教学目标:
1.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
2.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关心、体贴父母的方法。
3. 学习支配20元钱的方案,知道合理用钱。
教学重点:
理解“长大”的含义,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支配20元,感受成长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儿时照片,制作环保、文明等星星,自制愿望树、愿望果。
教学过程:
一、看照片,猜一猜。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黄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比猜谜还要有意思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他是咱们班一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谁呢?
你们都猜不出来呀,那咱们再来看看他大一点的照片,还能不能把他猜出来?——金浩栋
恭喜你,答对了,来握个手。可是黄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现在一下子就猜不来了呢?
是呀,正像你们说的那样,我的身高、体重、发型都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揭题)
二、成长中的收获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那本子、给同学撑伞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那颗呢?(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3、露一露本领
刚才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会做许多事情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做的怎么样?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呢?大声的告诉我
比赛项目:系红领巾
规则:随机抽选五位小朋友上台比赛,看看谁能把红领巾系得又快又好?
是呀,学会了生活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三、故事引入,深化认识。
小朋友们,看着你们越来越能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为你们感到高兴的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也一定很想知道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到底长大了没有。
1、听毛毛和妈妈的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故事内容:周六,毛毛的妈妈突然接到出差的通知。她顾不上和毛毛打声招呼就急着出门了,但心里总挂念着毛毛,因为毛毛从没一个人在家,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路上,她偷偷地给毛毛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毛毛却说:“放心吧,妈妈。”
中午,会议一结束毛毛的妈妈就往家里赶。一进门,毛毛便递上拖鞋说:“妈妈,快进来吧!”妈妈迫不及待地问:“你早饭呢?”“我一起床,就拿了零用钱去了楼下的早餐店买了你平时给我买的早餐!”毛毛挺着小胸脯说。“你还是先看看我的作业吧。”没想到毛毛完成的作业和她在家时没两样。“妈妈,我在家还练了跳绳,比平时多了20个呢!”说话间,儿子又开始练开了,妈妈望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交流:故事中的毛毛长大了吗?
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3、学会体贴
我们可以怎么体贴爸爸妈妈呢?
爸爸的生日到了?——我们可以祝爸爸生日快乐,也可以爸爸,我爱你!
爸爸妈妈闹别扭了——我们可以说我讲个笑话给你们听吧。
爸爸妈妈在加班,奶奶一个人了?——我们会说,今天我来陪您吧?
教师节到了?——我们可以说老师,您辛苦了。
四、学会合理用20元钱
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懂得体贴父母了,那你们愿意帮小雨出出主意吗?我们来听听小雨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小雨在一次比赛中获得20元奖金,他做了许多的计划,请你们来评评哪些用法比较合理?
方案一:奶奶生病了,我用20元买了一些水果,去看奶奶。你们支持我吗?
方案二:小店又进了一些喜洋洋的贴贴纸,20元应该能买许多吧,我想去挑挑。行吗?
方案三:妈妈让我去买个新书包,我觉得书包还可以用,我想去买一本课外书。这样子,行吗?
方案四:我喜欢踢足球,我要把20元钱存起来,以后买一个很棒的足球。你觉得行吗?
有了你们的帮助,小明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20元钱了。今天你表现很棒,你的妈妈也奖励你20元钱,你准备怎么花?
学生谈谈,师引导
五、放飞心中的愿望
当我们学会了花钱,合理利用钱的时候也正表示着我们正在慢慢地成长起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会对未来产生许多的愿望。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朋友都有怎么的愿望呢?
我要读很多书。
我要做一次独立的旅行。
我要给妈妈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你有什么愿望呢?将你的愿望写在愿望果上,把愿望果贴到愿望树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就从短短的40分钟,我就看到了每个小朋友都在长大!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常发言不正是长大的表现吗?祝贺你们,你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多的本领,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我长大了!”
生齐念:《我长大了》配音
我长大了,
去年的衣服穿不上了。
乳牙渐渐换了新牙,再也不是妈妈的小尾巴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扫地,
爱上了花草。
不再是个淘气的娃娃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体贴,
懂得了谦让,
零用钱也不再乱花了。
我长大了,
老师祝福我们,
父母期待我们,
一个个小愿望也实现了,
长大,真好!
教学课后反思2起跑是各种跑的项目最初的动作环节,它主要是为了使人摆脱静止状态而进入高速的奔跑阶段,低年级主要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起跑的概念,会进行一般的站立式起跑。本课正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础,从关注学生做起,在课堂中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主要表现在自然式起跑的练习中。教材是小学低年级结合快速跑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起跑方法。教学重点要求是前腿的异侧手在前,听到动令后能迅速地摆脱身体静止状态,快速向前跑出。在教学中不要在动作的细节中下功夫,要把自然式起跑与快速跑的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起跑”是一种迅速摆脱原 ……此处隐藏8499个字……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不足之处: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指导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学课后反思13《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三年级才出现第一次,在课堂学习时,我准备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有的说槐乡的孩子勤劳,这大都是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有的说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这是学生读了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此时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读书很有感情,总的来说,学生还是要靠老师适当的点拨的。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课后反思14《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我始终有些迷茫。一来在诵读环节上,结合诗句引导诵读的技能比较生疏。虽然学生在读,但是只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来在悟情环节上。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中情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为此,我播放了一些江南的美景,以期加强学生对整首诗的感悟。
本课《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已经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在教学过程我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突出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同时,我还: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我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课后反思15《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
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基础上,了解和认识循环节及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并能教熟练的读写循环小数。本着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这一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我主
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导入新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先通过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喜欢星期几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循环,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感知。此环节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而后在验证。
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环节我是让学生通过先猜想再验证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首先我通过4除以3这一例题让学生在计算后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观察产生猜想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可能与余数有关,而后通过20.5除以11,让学生自主探索,验证这一猜想,得出除法算式的商,揭示循环小数的定义。
三,巩固定义时找准学生易错点。在理解了循环小数含义后,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学生的易错点,出示了几个典型的小数(可
举例)让学生判断。同时在这一环节,我还开展了课堂辩论,让学生评价教师出题的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四,教学简写时,力求体现开放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创造,这是数学课堂的魅力。在教学循环小数的简写时,我一改以往做法,采用让学生自主创造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富有个性的写法,实现了让学生创新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归课本,了解教材上的写法,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五,巩固应用时,开展能力测试。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这一环节开展了能力测试这一活动。能力测试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上就是本人对本节课设计的一些思考,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过多的注意预设,使教学放不开手脚,环节安排趋于饱和,练习设计有待加强,这样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环节预设应在于精,在于厚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