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趵突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趵突泉》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给予补充。
二、看图想像
1、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图画?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给予提示,鼓励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3、老师在肯定观察顺序的基础上点拨:观察时除了注意观察顺序外还要注意什么?
4、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自己先仔细观察图画,小声说说观察所得。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检查学习情况。(度字音,辨字形)
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共同学习词语。
4、逐段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把句子换个说法。
2、学习第二段
a、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b、“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说明什么?
c、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定会、一半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游览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1、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一共有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
2、老师适当点拨个别句子
3、总结出大泉的特点:有气势,很壮美。
4、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读本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在泉边,想像看到的美景。
5、老师课件出示大泉的样子,对照自己的想像是否有不同于图片的,可以发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让我们看看池边的小泉是怎样的
1、请自己读这段课文,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什么?
2、通过什么来表现小泉的有趣?点拨使用了比喻的方法,用上了“有的……”句式
3、启发大家想像,水泡还有些什么样子的?
4、学生动手把不同形态的水泡画下,展示给同学们看,进行说话训练。
5、朗读训练体会有趣
五、请同学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段,有什么好办法把这段背下来。
六、同桌互相背,比比谁背得快,正确。
教学反思
《趵突泉》是我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层次清晰,文章主要描写了大泉的气势之美,及小泉的有趣美,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尤其体会大泉气势美的几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想象中拓展文本。
1、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在教学《趵突泉》中我以“读”贯穿始终。首先质疑: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为什么作者现在单讲趵突泉呢?让学生找出文中重点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在读中找出原因来。很快学生便逐渐找出描写趵突泉的优美句子来。如描写泉水没的句子:“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归纳出泉水的特点是:清浅鲜洁。如类似方法,学生边很快出大泉与小泉的特点来。
2、自学互动。
在自学互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读议结合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深入领会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把发现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状态。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3、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即:读文质疑——读议解疑——感情练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读书。另外,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排比句式描写小泉的多姿多彩,我出示导学:我想,小泉的样子非常有趣,不止课文中描写的这些,还有的像( ),有的像( )。让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
4、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朗读为主,可在教学中,让学生朗读较少,而且在指导的时候还觉得不够到位,评价语言也很匮乏。
总之,每次实践课自己总能够从课堂中发现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改进修改教案,我想这是对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最有效的帮助!
《趵突泉》教学反思2《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要求精读的课文。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趵突泉、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阅读教材钻研课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学习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要求学生学习体会省略号和冒号的用法,会仿照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来写一段话。
根据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先确立了文章的重点段落,针对不同的段落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抓住这段中描写大泉的重点词句和描写作者感受的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大泉昼夜不停地向上翻滚的景象,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想象水泡的多姿多态及其变化,从而理解小泉的有趣。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掌握小泉的写法,并体会小泉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
成功之处,我认为本课我在教学重难点上把握得较准确,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体会到了大泉雄伟的气势和力量的无穷;小泉的有趣和水泡变化的多姿态多态。教学过程中我使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比较恰当,能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学生看大泉的喷涌,体会大自然的力量,然后让学生在体会、看、想象之后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这节课上情绪饱满,起到了带动作用,也体现出了一名语文老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不足之处:在处理学生理解小泉的水泡变化千姿百态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读课文后想象并画在纸上的环节,然后由学生说一说所画的是哪个情景,这一环节虽起到了一定 ……此处隐藏6524个字……句子中“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等词语理解得还不够到位,只能够停留在文字表面,运用书中的句子“大自然太伟大了”来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我通过查找资料,重点抓住几个“冒”字先后引读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如此,引读“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以及有甲古文记载2300多年来文字记载历史资料有它就是这样不停地冒,再次引读“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从而再回到全句再读感受到这是一种“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的自然力量。两次层层深入地引读来引导学生感悟趵突泉的“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等词语的意思,以读代讲,经过这样的几次导读学生的读的水平层层提高,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在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老师再次引入课外知识,即:由于济南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再也不冒了,小泉有的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再次层层深入引导趵突泉在停涌890多天以后再次复涌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后,再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又达到了更深的层次。打动学生心扉,明确了趵突泉在济南这个泉城中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外在的美,还在于它为济南这座城市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
《趵突泉》教学反思10[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大泉、小泉的美以及泉水在济南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泉小泉的特点
2、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泉
你们知道哪些泉?它是怎么样的?用一句话简单说一说
2、刚才所说的这些泉都非常独特,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泉中之王”趵突泉(板书)
谁认识它?念念它的名字
齐读
趵突泉是一种怎样的泉啊?趵——跳跃
3、这“泉中之王”住在哪儿,你知道吗?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并称为济南的三大名胜。
4、这趵突泉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到课文中一睹为快吧。
二、初读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
2、交流:这是一眼 的泉。
3、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
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三、品读,感受大泉之活力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词语
2、交流反馈
①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a.哪些词让你觉得美?(翻滚)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翻滚?像什么?(沸腾的水)
b.昼夜不停、一年四季
谁来说说什么是昼夜不停?能用你自己话说说吗?
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永远”。
c.指导朗读
②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象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从这句话看出大泉有什么特点?(活泼、纯洁、鲜明)
b.从哪个字感受到它在“跳”?(冒)指导书写
给它换个字?(钻、探、伸……)解释“疲乏”
你感受到什么?
c.师生合作朗读
四、品度第四段,体会小泉之有趣
过渡:三个大泉是那么的活泼,旁边的小泉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四段,找到小泉的特点。
1、交流
①小泉的特点:有趣
②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a.把你能看到小泉在“跳舞”的词画出来(吐、走、摇动、挤)
b.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c.补充有的……后面的内容
d.用一个词来形容小泉们跳舞的情景(姿态不一)
e.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拟人、比喻、排比)
f.指导朗读
五、课外拓展
从老舍先生优美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大泉的活力、小泉的有趣了,现在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泉中之王”吗?
1、播放图片、简介
2、总结: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泉中之王”梦幻般的美景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了,但愿以后能有机会身临其境去和它做个亲密接触。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点句,贯穿全文。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从文章开头质疑为什么三大名胜趵突泉却占据一半进入课文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而在学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二、课后整体感悟。
课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有欣慰,也有遗憾。
1、课前引领学生拓展性阅读不够,因此孩子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影响学生更好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小泉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启发引导的还不够,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现过的小泉有趣姿态,另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的无尽遐想,当时我只考虑到了后者。我觉得每一次试讲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与文本进行对话,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弹性,在今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在处理学生理解“冒,冒,冒”时,我设计师生合作朗读环节。但由于之前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完全感悟到三次冒的语气其实是越来越强烈,所以效果不够明显,还应重新设计,精益求精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