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选择希望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当启动发动机计划失败后,刘启、李一一等选择的是用火箭发动机点燃木星氢气的计划,当这个计划也实现不了时,刘培强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用航天器燃料来点燃氢气的计划,正是因为对希望的坚持,对希望的不放弃,最后才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
回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大多数人爱的出发地和归宿,对家的留恋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怀。在得知地球将要毁灭的时候,刘启和朵朵唯一的念头就是“我要回家”,许许多多的救援队员,他们也选择赶回家中去陪伴亲人。对家的爱、亲人的爱必要时可以用生命去换回。社会是众多家庭元素的集合,为了地球人类这个大家,刘培强不顾儿子的反对,牺牲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驾驶航天器点燃氢气,使得地球获得重生。
安全教育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台词在电影中数次清楚地播报,萦绕在全国观众的耳边,可见安全意识要成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意识。学校须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
文化教育
影片中有大量的硬科技,电动汽车、AI、离子发动机、领航员空间站、先进的武器、点燃氢气推动地球等科技文化知识会激励更多学生学好当前文化知识,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规则意识
影片中的人物有诸多情节无视规则,弄虚作假,一意孤行。哥哥刘启为了和妹妹升上地面,扰乱公共秩序,制造停电混乱;韩朵朵逃课;韩朵朵边听课边吃泡泡糖;刘启制作假的身份卡片、保暖服通过安检;刘启冒充姥爷韩子昂无证驾驶卡车;刘培强违反空间站的规定,非法唤醒,用酒瓶破坏并烧坏空间站设施。这些做法缺乏规则意识,未成年人观影后会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效仿其中的做法,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起到正面的影响,学生观影后有必要加以引导和教育。
《流浪地球》观后感2假期里,我和爸爸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细节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因为渐渐远离太阳,导致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生存。在这时,男女主角出现了,由于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导致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时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办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政府,但是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办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实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希望是可贵的,有了希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还想说:如果人们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3当太阳能源耗竭之时,地球危在旦夕,是选择驾驶,几艘飞船,去下一个星系避难,还是在地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完美的回答。
故事讲述了在2075年太阳内核极速老化,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在地球底部安装了一万多台行星发动机与转向发动机,试图带地球逃离太阳系,开启了漫长的流浪地球的计划,途中发动机停摆,受木星引力影响,地球将要撞击木星,为了防止木星的引力让地球毁灭,人们开启了自救,最后引爆木星,开启了新的征程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并且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前的其他科幻类电影,以往的时候,地球陷入危机之时,人类驾驶几艘飞船,离地球远去。而这次却大为不同人们带上自己的家园去流浪,这是多么浪漫而又的故事,这个春节仿佛更暖和了一些。
当我们赖以生存家园,不能在养育我们的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自然是希望家人团聚,平平安安的到下一个星系。电影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一名救援队员怒吼,“为了这次行动,我老婆孩子都死了”更体现于出了中国人对家的眷恋。
这部电影的核心情感是家庭,无处不体现家庭情感间的流露,爷爷对孙女的情感,父亲对儿子的情感,无不一一展现的淋漓尽致。
回想现实,父亲在疫情笼罩下的阴影仍要回家乡见爷爷,这更说明了我们对家的留恋。
带上地球去流浪,是维护同一个人类的安全和福祉,不因某个人群的优越感和自私感,而抛弃一些人虽然在可预知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几率十分微小。但这部电影对“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地球未来的思考,却显得那么有人情味那么高明。
《流浪地球》观后感4要说今年票房最多的电影,当然是非《流浪地球》莫属。它是中国首个科幻片,这个电影他们制做了四年,从20xx年就开始制片了。《流浪地球》票房已经达到32亿,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科幻片。
这部片还是以中国元素“爱”围绕的。电影的开始,是刘培强带着他5岁的儿子刘启。影片最后,刘培强开着空间站点燃了木星。自己也化为燃料牺牲了。
这部片也是刘慈欣的著作。制片人制作了1万个道具,5000多个镜头。演员们穿的衣服也特别厚。
这样的视觉镜头让人觉得很新奇,什么车,地球发动机,地下城,以及他们身上穿的衣服。
有演员表示,那样的衣服特别闷,那个衣服足足有60斤重,还有那些带机械骨的衣服有80多斤重!他们说累是不用演的,是真的累。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 ……此处隐藏4017个字……飞船一起爆炸。顿时,观看电影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我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落了下来。在妹妹求救完毕后,整个救援组织都调转车头,一辆辆运输车、装甲车不谋而合的向地球发动机出发,这个场面让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组织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终于改变了整一个世界,整一个地球,整整三点五亿人民群众得救了,支撑着人们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动至极,又震撼不已,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弃,只要你有着希望,并不断地向着那一个方向前进,你就可以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12前几天我看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被称为国产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所以票房非常高。
由于太阳内核的急剧膨胀,很快太阳将演变成红巨星,吞没地球。于是人类决定倾尽所有能源,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脱离太阳系。这,史称流浪地球计划。但是,在地球接近木星时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即将与木星碰撞。同时,由于达到了洛希极限,地球接近一半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作,人类危在旦夕。虽然派出了所有救援队前去支援,可仍然不能逃离与木星相撞的命运。而此时刘启与妹妹韩朵朵所参加的N171-11救援队却想出了新的办法由于木星90%都是氢气,所以可以点燃木星,借助木星爆炸的冲击使地球脱离太阳系。他们决定利用行星发动机来完成。但是,他们发现行星发动机的光波无法到达木星,也就引爆不了。但此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一个航天员,因为执行任务,使得刘启的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导致父子关系疏远。得知了这个计划,所以自己驾驶空间站,引爆了木星。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木星引爆的冲击波使地球脱离了太阳系,地球又活过来了。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西方的神话中,神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有什么妖魔,只有神或半神才能打败他们;但是在东方神话中,体现的却是人胜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体现的都是人胜天。流浪地球也是这样。当天注定地球要被毁灭的命运时,刘启他们却一定要战胜天,最后,他们也成功了。也就是说,即使以后天注定你要失败,你也要反抗,万一真的战胜天了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13《流浪地球》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故事主要围绕地球经过木星时产生的危机和救援而展开,传达了一个主题:回家的希望。
影片开始,地下城课室里,老师问学生:“希望是什么?”班长用得意略显做作的声音回答说:“希望就是像钻石一样的东西。”一旁的主人公韩朵朵对此呲之以鼻,不以为然。她不明白希望是什么,也不想明白,因为不相信,对一切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于是,在春节前夕偷偷跟着哥哥刘启,私自驾驶姥爷的运载车,离开北京城,看看地表零下八十四度的冰雪荒原。
两人很快被发现并扣押。当姥爷前来接两人时,正是木星引力开始对地球造成破坏。三人的希望就是回到北京地下城家。但是,中途车辆及人员被征用于紧急救援任务,离家的路越来越远了。
救援队伍一路向南,历尽艰辛险阻和生离死别,回家的希望越来越小。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似乎不可逆转时,每个人纷纷赶往家中,只为了和家人一起渡过最后时刻。只剩救援队廖廖几人选择在苏拉威西发动机站做最后的拼搏。地球上的坚持不懈感动了联合政府,并为他们开通全球广播。韩朵朵在救助增援广播中,声泪俱下,此时的她终于明白和相信“希望就是像钻石一样的东西。”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即使山穷水尽之时,我们依然选择坚守它。
广播之后,世界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掉头回到苏拉威西。尽管结果未卜,但每个人都一致地选择希望。大家没了,何以有小家。而每个小家的付出,才撑起了大家的生存。与此同时,太空领航员空间站中,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带着三十万吨的燃料,冲向木星,天上人间,共同点燃了地球人回家的希望。
假如真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得不流浪于宇宙中,那么,在那天到来之前,最实际的力所能及的还是先维护好这个家园。
《流浪地球》观后感14很早前,爸爸就买回了一套书,叫《三体》,作者是刘慈欣。我翻看了一下,密密麻麻都是小小的字,我就又放回书架上了。我怕我眼睛看近视了,都还不知道书里讲什么。
今天爸爸在手机上订了电影票,我们全家人在电影开播前就到电影院了。好久没有来看电影了,我好期待呀!
电影看了两个小时,如果不是3D的,一会儿“轰轰”声,一会儿感觉刘启开到地球表面的那个大型车开到我面前来了,我都快睡着了!
走出电影院,我一口气问了爸爸好几个问题:
“爸爸,地球会爆炸吗?”
“爸爸,我们的地球会冰冻掉吗?”
“真的有世界末日吗?如果有,那么多的人类,动物、生物怎么办?”
爸爸说,“不会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我们现在不是在垃圾分类吗?这也都是在保护地球啊!科学家们也都在研究啊!”
我好像还没看懂,问哥哥,哥哥告诉我: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太阳衰老了,最终分解整个地球。于是全球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在地球表面安装了一百万台推动器来推动整个地球,转移到几亿光年外的地方。但在经过木星的时候,因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大气即将被抽空,也偏离了方向。在太空中的空间站里,人工智能设备Moss莫斯推断出地球将在7日之内撞击木星,人类毫无生还的可能,在这心灰意冷之际,许多救援队都放弃了救援,只有刘启那只救援队还在救援,最终想出了办法——点燃木星,但因为火力不够大,还距离木星5000公里。于是刘启的爸爸刘培强想出了办法——引爆空间站。是勇气点燃了这一丝希望。刘培强牺牲了,但地球得救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15寒假,我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票房高达40亿的电影。它的剧情令人记忆犹新。
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转的一颗行星,可是太阳因为膨胀将会吞噬地球,联合国决定将整个地球带走,离开太阳系。为此人类在全球制造了1万多台很大的推进器和转向机,帮助地球改变转向,并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将用时2500年到达宇宙里的新家园。途中因为木星对地球的吸引力加大而使地球向着木星撞过去,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全球政府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队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地球灭亡。中国救援队在最危急的时刻想出了一个办法:木星上有很多氢气,点燃木星氢气,让爆炸的力量推开地球。为此其中几位队员在执行任务中丧命,还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空间站增强火力,可是国际政府让他放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将飞船引燃,引燃氢气并且光荣牺牲了。
我最喜欢电影中的“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正是因为有了希望,主角才能和队友们一起拯救地球,改变人类绝望的处境。我们只要有了希望的话,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吗?就像是地震后的父与子,如果父亲没有“儿子还在等我”的希望,他不可能在废墟处坚持挖掘了三十八个小时;如果儿子没有“父亲还在找我”的希望,他不可能镇定自若的在废墟中保护着十四个同学度过暗无天日的三十八个小时。希望,卓实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文档为doc格式